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文章附图

我们形容一个人多才多艺常常会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你知道作为“四艺”之首的“”特指的是古琴吗?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汉民族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我们熟知的孔子、诸葛亮、苏东坡等人,都是操琴高手。今天一起来看看名画中的古琴吧~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弹琴图 清代 任薰扇面 纸本 设色 18.5cmX53.4cm南京博物院藏


任薰《弹琴图》有些特别,因为画家将其画于扇面上,可以说在极小的空间内要画出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任薰而言,他能在大小不等的画面上,创作出许多新颖宽广和意境深远的作品,尤其善画团扇和折扇,开拓出广阔和妙趣盎然的意境。


画面右部有一高士坐于山石之上,正在解囊取琴,画家用道劲圆韧的线条将高士的衣褶画得似有行云流水之感,再以铁线描写高士转头顾盼、翘足解琴之态,十分传神生动。尤让人惊喜的是,画家居然在微小的扇面空间内,采用一横一竖的章法,巧妙地在树后画一地平线,极大地延展了扇形画面的有限空间,在竖向上描画粗干大树和山石之上的高士,因此整幅画面纵横有致,平淡中亦能出奇。画家在经营画面的时候,在结构上采用严谨的态度,重视疏密虚实的主从关系,无论人物还是树木和山石的主从关系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观者不禁会发问,为何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画家笔下会呈现出如此不同面貌,传达出如此不同气息?比如张路的《停琴高士图》为何与任薰的《弹琴图》同样是画高士独自一人在大自然中恰情,为何在视觉效果上能产生如此大的区别呢?或许这就是绘画的魅力吧!当然不同画家的师承渊源也会造成绘画作品不同的面貌。任薰师承陈老莲,因此在造型上,观者能找到两者的相似性,他们的作品在设色方面总是浓淡相宜,给人一种空灵明快之感。笔者认为任薰也是位为数不多的色彩感觉较好的男画家之一,比如在使用重彩的时候,他能调和统对比鲜明的色彩,使画面上的景色更显壮丽,又能让鲜艳色彩透出古朴的意趣趣。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他与任熊、任颐时称“三任”,并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少丧父,从兄学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1868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后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任薰治学严谨,在写生、临摹上均下了苦功夫。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采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其人物画造型奇躯伟貌,别具匠心,尤其是晚年的一些大幅立轴,如《张旭草书图》、《簪花饮酒图》、《苏武牧羊图》等,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花鸟画工写兼善,取景布局能突破前人规范,富有奇趣。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听琴图 北宋 赵佶挂轴 绢本 设色 51cmX138.2cm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的构图形式、虚实相映结构巧妙的经营布局、神采兼具的传移模写、工整细腻的绘画技法,典雅不失华贵又色墨互补的艺术手法充分显示出了宋画的全部特质。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听琴图》,成画年代约为政和六年(1116年)至宣和元年(1119年)之间。右有赵佶瘦金体“听琴图”三字。中间为蔡京在《听琴图》上题的是一首七绝。


这首七绝的**句“吟徽调商灶下桐”,是说琴曲的主音和副主音是微徽生商,“灶下桐”是指后汉蔡邕听到邻家灶中的火爆声,知为**之琴材的典故,这里是指和谐美妙的琴音;


第二句“松间疑有入松风”,既说明松树的生动,也比喻琴音的气概;


第三句“仰窥低审含情客”,是描绘人们都听入神的形态;


第四句句“似听无弦一弄中”,“无弦”来自东晋陶渊明的故事,每每当他酒醒后醺醺然时,总以无弦琴为乐。此事象征陶渊明超脱世俗的心胸能领会音乐的本质,不为乐器形质所限。


综合四句诗意,是盛赞这幅画为生动传神、绘形绘声之作。倘如此理解不错的话蔡京这首诗的实质就是在颂扬皇帝陛下深通琴理。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这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仿佛帝王的华盖,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石花几,几上摆放着一件外面为古青铜色、内面为“雨过天青”色的双直耳鼎状花盆,盆中植一株绿叶异花。


画中主要人物所坐的兽毛垫,条状灰色与金色长毛相间,自垫心四向散出,画家描绘所用之金线迄今仍十分耀目。此垫当时被称为绒座,据记载是用产于四川大猴身上的脊毛制成,毛长而色如黄金,数十片方成一绒座,价格不菲。北宋朝廷曾屡下禁令,限制使用者的阶级,越禁越严。中国画中习见的座垫多是呈圆形斑点状的虎皮垫,象征画中人物隐于山林中的高洁心志。绒垫的意义正好相反,只有皇家或政府高级官员方可享用,是阶级的象征物。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这图中所绘的家具都是宋代才有的,琴桌的尺寸较短,用材细小,显然是为了便于移动以供园林弹琴之用。桌面作攒边漆心,其下的音箱板做浅雕缠枝莲纹饰,是一件十分精致的细木器。


其旁的香几造型空灵,挺拔稳定,是一件髯黑漆的制作,如此华贵的家具,自然是宋徽宗身边习见之物的写照。


再来看古琴,在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把古琴纳入他们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把古琴音乐看作“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影子。在强调以礼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传统社会中,琴所具有的和谐、安定的特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古琴文化在宋代兴盛的原因在于除了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之外,还有一支较为特殊的推动力量。那就是热心于古琴文化的宋代皇室。宋代的皇帝无论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抑或出生自身的喜好,都在以九五至尊的身份大力宣扬与推崇古琴。这其中,尤其以北宋一头一尾的两位皇帝宋太宗和宋徽宗最为突出。宋微宗作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オ多艺的皇帝,也同样痴迷于古琴艺术。他曾让大晨乐府证定琴谱,也专门建立“百琴堂”收藏其搜集的天下名琴。




宋微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十ー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今四川省遂宁市)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1125)。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即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停琴高士图 明代 张路挂轴 绢本 墨笔 155.5cmX88.7cm故宫博物院藏


在传世不多的作品中,张路就画了两张关于古琴的绘画,一副《听琴图》,另一副便是这幅《停琴高士图》。在画中,一高士独坐兀崖之上,停琴仰望,似随着山谷中的天籁之音,逸思飞扬。琴音虽断,而遗韵飘荡,令人回味无穷。对面是烟雾袅绕的山林和江面,在其身后则是一巨大的崖壁。


在此,古琴再次被作为道具,以传达画家赋予画中人物的情思。观者不禁会发问,为何选用古琴,而不是其他物件?或许延续了自宋以来绘画造境写意的趋势,画家经常选用的题材便是文人雅士在大自然中接触自然的方式,这种方式包括生活上的方式,比如自己携带古琴、让侍童携带古琴或者携带一二侍童,穿行在大自然中;另外还包括心理上的方式,在大自然中获得心里的清净和解脱。


细观此画,构图呈现“L”形,画面构思巧妙,裁剪精当,多用大笔侧锋,墨水充沛,简洁酣畅。从人物和古琴的刻画上,用笔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疾迟浓淡的变化,交代了清晰的物体轮廓线,山石遒劲厚重。画面在明快爽朗中蕴含幽远之思,意境悠然恬淡。但是再看画幅的右上方,他却用湿润的笔墨,轻松渲染出大自然中氤氲的雾像。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听琴图 明代 张路镜心 绢本 水墨 31.4cmX61cm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收藏


张路《听琴图》原是大型册页,高居翰认为画中题材可能是“俞伯牙为钟子期弹琴”的故事,表现文人的雅逸生活。画中二人,一人弹琴,一人听琴,弹奏者专心致志的神态和欣赏者妙不可言的表情颇为生动。这个主题已经很古老,并具有象征性;为知音弹琴,这代表了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周朝的乐师伯牙为钟子期弹琴时,钟子期由乐音中了解伯牙幽微的心思;钟子期死后,伯牙就毀坏自己的琴,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与他在音乐上达到那种心领神会的境界。


张路把画中的两个人物围成一个椭圆形,替他们之间的融冾和谐创造出一种简单却效果良好的图画象征。古琴作为古画中的意向,经常被比喻为人生难得一知己的古老命题。恰恰这命题成为文人世界追求的精神理想,反过来促成古琴不断地出现在画家的作品之中。


画中人物面部,刻画较细,衣纹线条的粗细转折较为显露,反映出浙派晚期笔墨特征。观者甚至能感受到赵孟頫提倡的“以书入画”,即将书法的运笔带入绘画之中。比如观者会不得不叹服画家用草草几笔折返的笔触描绘皱起的衣纹,流畅起伏的轮廓线传达衣袍的厚重感。他的线条奔驰,运笔紧凑纷繁,折返后再折返。观者会产生幻觉,仿佛画家不是用毛笔,而是用精细的碳棒。




张路,河南开封人,自幼天资聪聪颖,勤奋求学以晋升仕途。他从南京的太学以**等的成绩毕业后,便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落第,于是被迫另谋生路。据说张路在开封时期就开始绘画,最初因见到吴道子的人像画而受到启发,接着便学习模仿戴进的山水和人物画。他很可能认识吴伟,在南京,他开始仿效吴伟而成为受欢迎的画家:“一时缙绅先生皆乐与之游。”作为一个工于绘画的读书人,张路有时显得很平易,有时则则才气焕发。有些画家先是在南京城特别成功,其后扬名苏州,而张路正好是这类画家(像吴伟和徐霖一样)的代表。当时,在南京和苏州,士大夫和商人借着赞助画家,享受到了与多姿多彩、志趣相投的画家交往的乐趣,并能拥有最具当时流行风味的艺术作品。画家这一暖昧的身份,使得他在社会上处于一种流动的地位,聪明而多才多艺的人能利用这种处境在艺术(以确保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和经济方面获得好处。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松壑会琴图 明代 荆浩仿五代摹本 绢本 墨笔 尺寸不详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


目前传为荆浩所作的六幅画一一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松壑会琴图》、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雪景山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江山瑞霭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渔乐图》等,其真伪都存有争议。


《松壑会琴图》用劈斧皴画出前景的山石,用细致笔法描绘前景的松柏,树下站立两位久违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到高兴,在他们的右边有一处屋舍,左边有条河缓缓流过,上面架有一座小桥,一位童子正肩背古琴慢慢走来,他应该是画中来访者的侍童。顺着河水向画面上端详,观者会看到陡峭的山峰和被雾气笼罩的松林。




荆浩,出生于约850年,卒于大约五代时期(923-936)字浩然,沁水人(一说今为山西,一说今为河南济源)。是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著有《笔法记》,存世代表作品是《匡庐图》 。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调琴啜茗图 唐代 周昉长卷 绢本 设色 28cmX75.3cm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周昉,唐代画家,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于仕宦之家。曾担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等职,相当于现在绍兴市的秘书长,但是那时还可以领兵。其初年学张萱,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调琴啜茗图》图画的最右边有一仕女捧茶走来,准备给一只手微侧身子若有所待的端庄妇女喝。


转过一棵梧桐,是一位背着观者而坐的妇女。她的上身向左前俯探,臂间的锦帛不经意垂落下来,她用右手垫了手巾托着一只敞口茶盏,从她的耳鬓望过去可以看见一半的茶盏。望见的另半个茶盏停留在那边,说明她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饮。而这细小的动作就和她的背影共同表现了这位妇女的出神、开心地向前注视中的神情。她也是有所期待,她们所期待的是花树旁石上那一位妇女将要演奏七弦琴。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斫琴图 东晋 顾恺之

宋仿东晋摹本 长卷 绢本 设色 29.4cmX130cm

故宫博物馆藏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斫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古琴的场景。画有14人,或挖刨琴板,或上弦听音,或制作部件或造作琴弦,或一旁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


你似乎很难在画面中找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也不明显,或许顾恺之只是呈现一个现场的图像记录。


图中你能看到两块板——琴面和琴底,琴底开有龙池和凤沼。还有右上角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拨动,其目光却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


你见过古人的音乐会吗?


图中人与物的布局上,也是经画家充分考虑后的结果。通过仔细观察人与物的位置,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而立、右上端放置的一块地毯等,使得空白中运行着无名之气,虚中含实,充盈画面。更使得画面上独立与分离的人与物变得平衡。


顾恺之用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描绘出文人长眉修目的面貌和气宇轩昂的气质。这种线描画法的特点是:细条匀细、圆润、挺秀、柔中带刚,力量含蓄,富有优美的韵律感。


在《斫琴图》上钤有“宣和中”、“柯氏敬仲”、“孙承泽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说明此图自经北宋内府以来流传有绪,是迄今仅见的一幅描绘制琴过程的古画,也是中国历史上**反映乐器制造内容的绘画作品。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他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并和桓温的儿子桓玄颇有来往,受到桓温和谢安的赏识。晚年任散骑常侍,这是一个规谏皇帝过失的官职,也可以理解是皇帝的顾问,直到62岁去世。有人形容他是“痴黠各半”,因为对一些世俗事物看得很透彻,但也有一些事情处理得很聪明。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不仅是一位实践类型的画家,还是一位绘画理论家,写过《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台山记》三篇画论,提出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即以形写神。